作者:何亮亮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解决朝核问题的进程顺利,接下来的发展,一是朝鲜与美国关系正常化;二是朝鲜战争有关各方正式签署和平协议并建立东北亚集体安全体系;三是朝鲜半岛的统一。
朝鲜半岛是一个民族,两个国家(朝鲜与韩国),这种不幸的局面是二战结束时由美国与苏联在完全背着朝鲜半岛民众意志的情况下形成的。
朝鲜半岛的统一,只能由两国自主决定和完成,外国不应干预。
应该看到,虽然朝韩双方都认为半岛应该统一,但是对于应该如何统一,统一以后的朝鲜半岛应该是怎样的国家,还远没有形成共识。但是随着朝核问题的解决与和平协议的签订,统一的议题也就将成为朝鲜半岛最重要的问题。
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与两德统一,以及两岸问题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独特之点。
先看德国。两德统一,是冷战的结果,从外部来说,是苏联放弃了对东德(和整个东欧)的控制;从内部来说,是资本主义的西德吞并了社会主义的东德。统一后的德国,到2003年为止,向德东地区投入12800亿欧元,东部人均GDP占西部比例由1990年的33.4%提高到2004年的64.3%。东部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西部的83%。基础设施基本达到西部水平,还建立、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但德国东西部实际差距依然很大。东部停止了持续近10年的快速增长,增长率低于西部,与西部的差距继续扩大。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德东的南北、城乡差距增大。失业率居高不下,2004年高达20.1%,为西部两倍多。由此造成严重的人口流失,1990年以来东部人口已减少近9%。德国为统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德国的东部和西部仍然在磨合之中。另外德国的学者也一直在研究德东与德西人民心理的差距,认为德东地区中老年普遍存在对德西的不满,以及对东德的怀念。
我觉得这是统一带来的阵痛,德国人民终将克服这一痛苦。德国作为欧洲强国的地位只会加强。
有一位熟悉德国情况的韩国学者朴承祚,带领首尔大学的行政研究所,完成了一个从两德统一看未来朝鲜半岛统一的报告,书名就是《南北韩,统一必亡》。中文译本由台湾的允晨文化出版公司在去年印行。朴承祚教授认为,韩国与朝鲜在政治、社会、经济和心理方面的差距太大,韩国无法像德国那样在统一之后对东部地区提供巨额援助,朝鲜社会的封闭性与对主体思想的坚持,也远远超过德东地区。韩国一些工商界人士和民间组织认为,朝鲜劳动力素质高,在统一之后与韩国资金、技术结合,朝鲜半岛的经济就能迅速发展。但是朴承祚在列举了对朝鲜社会和劳动力的一系列研究数据之后,批驳了这种观点。他认为韩国与朝鲜实际上已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在根本的价值概念与社会心态上是格格不入的,如果仓促统一必亡。这位教授的悲观看法,并非感情用事,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的,由于他长期在德国学习和任教,又参考了大量东德在科技方面援助朝鲜的资料以及两德统一后出现的问题,以德意志式的理性来探讨朝鲜半岛的统一前景,读者可以不同意他的结论,却不能不正视他提出的问题。
两岸与朝韩之间的不同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说朝鲜至今还停留在改革前夕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那么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大家都熟悉的。
大陆民众早已习惯于竞争,和台湾民众没有什么区别,而朝鲜民众还不知竞争为何物;两岸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缩小到这样的程度,如果将台北的市政建设与上海或深圳相比,很难说台北先进;平壤与首尔之间的差异,则是显而易见的。两岸的流行文化、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大部分也是趋同的。就此而言,两岸的差距远比朝韩之间的差距小。然而,这一差距的缩小却没有自动转化为有利统一的因素。另一方面,两岸的民族感情方面的差距正在扩大。朝韩可以在亚运会和奥运会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开幕式(虽然这也不会自动转化为统一的因素),两岸的运动员却没有在这场合一起列队的自发冲动,而这也不妨碍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
东德的统一工人党(共产党)曾经提出过“一个民族,两个阶级(东德是无产阶级、西德是资产阶级)”的理论,一般都认为这种理论是错误的。朴承祚教授似乎不熟悉这种理论,如果以这个理论论证,则朝韩非同一民族的观点,也多了一个理论依据。同一民族,思维方式却完全不同,以致于“道不同不相与谋”,朝韩如此,两岸是否亦然?值得研究。
顺便一提,《南北韩,统一必亡》的中文译本的导读(作者是台湾一家大报的总编缉),题为《笨蛋,统一不是万灵丹!》,其实应该改为《笨蛋,没有人说统一是万灵丹!》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