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7日星期五

世界重新回归意识形态之争

作者: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
来源: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中国网

罗伯特·卡根认为,当前大国之间的竞争依然存在,主导未来的不是伊斯兰教激进分子与西方的斗争,而是大国之间的意误解形态斗争,即自由主义与专制主义的斗争。鉴于此,美国奉行的政策应该旨在推广民主并加强民主国家间的合作

世界再次恢复常态。在冷战刚刚结束的几个年头里,一套新的国际秩序曾昙花一现般的初露端倪。随着意识形态斗争逐渐消失,世界各国有望共同发展,或是消除国家界限,通过自由的贸易和交往实现文化融合。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幻想。

世界并没有被改变:国家仍然存在,像以往一样根深蒂固、野心勃勃、脾气暴躁、喜欢竞争。虽然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大国之间的国际竞争又恢复了。美国、俄罗斯、中国、欧洲、日本、印度、伊朗和其他国家在争夺地区霸主地位。这不是一个观念和意识形态趋同的时代,而是观念和意识形态分歧的时代。

自由主义与专制主义的竞争故态复萌。在自由主义和专制主义之间,世界各国逐渐按照传统与现代化、伊斯兰教与西方的分歧重新排队。

在当今世界,伊斯兰教激进分子与现代化、资本主义、全球化等强大趋势的斗争是一个重要现实。但奇怪的是,这场现代化与传统主义的斗争大都是国际舞台上的穿插表演。主导未来的更有可能是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而不是伊斯兰教激进分子为恢复幻想中的虔诚信教年代而付诸的努力。

上世纪90年代曾出现过一种看似有理的观点,认为共产主义的灭亡将消除各国在政府和社会合理存在形式上的分歧,认为俄罗斯和中国会朝着政治和经济自由化的方向发展。许多人希望,冷战的结束将为人类发展带来一个真正的新纪元。

但事实证明上述希望搞错了寄托对象。中国没有走向自由化,而是巩固了专制政体。俄罗斯毅然决然地从尚未完成的自由主义转向了专制主义。

这对国际组织和美国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可能再谈论什么“国际社会”。这个词意味着在国际行为准则、国际道德乃至国际良知上达成共识。这种理念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人们所接受,因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随着俄罗斯和中国朝着西方的自由主义方向发展,将带来全球对人类事务的共同思考。

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根据这种更加严重的意识形态分歧加以调整。指望中国帮忙削弱喀士穆的残暴政权是愚蠢的,俄罗斯用武力威胁周边的亲西方民主国家也不足为奇。世界上的专制国家和民主国家都将出现团结一致的趋势。

出于上述理由,美国奉行的政策应该旨在推广民主并加强民主国家间的合作。美国应该与其他民主国家联手,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既反映又推进它们的共同原则和目标。它也许会成为一个新的民主国家联盟,将定期就当前问题举行会议和进行磋商。

这样一个组织能够把澳大利亚和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与欧洲国家团结在一起。在贸易和经济领域之外,这两拨民主国家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这样一个组织将对联合国、八国集团和其他全球性论坛起到补充作用。

有朝一日,这样一个致力于民主的标志也许会成为集中民主国家资源的一种手段,解决联合国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为自由国家认为必要而专制国家拒绝支持的行动赋予合法性。

0 Comments:

Goog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