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英国《经济学人》
亚洲三个巨大的经济体——中国、日本和印度——都承认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的重要性,然而,根据新的报告,从现在到2011年,它们在这个领域的运气差别会很大。FDI已经变成中国经济成功故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这种情况可能将继续。迟迟才承认FDI好处的日本将奋力迅速改善它在这方面的表现。印度(在新兴市场投资者心目中,印度常常排在第二,仅次于中国)将走中间路线:FDI会增加,但该国的表现仍不能充分体现其潜力。
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和哥伦比亚国际投资项目(CPII)合作的“2011年前的世界投资前景:外国直接投资和政治风险挑战”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全球FDI趋势,包括一份对全球超过600名直接投资者的调查。在这份全球调查中,亚洲巨人们——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总共占全球GDP的30%——屹立眼前。
中国和日本中期FDI概况的对比看起来相当明显,而印度则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普遍预期FDI流入有重大增加。然而,EIU和CPII的报告认为尽管印度有活力,而且全球经济重要性日增,但向印度的流入可能仍然相对不大,特别是和该国的潜力相比而言。
预计在2007到2011年,每年流入中国的FDI大约是870亿美元,全球排行第三,位列美国和英国之后。2007到2011年间,预计中国占全球FDI流入近6%,与2002到2006年所占的份额相等。据“世界投资前景”调查,中国继续是大多数国际公司首选的投资目的地。
尽管有一些初始的FDI保护主义迹象(它也会影响世界的许多地方),但中国的主导趋势可能仍然是FDI自由化。中国承诺履行其世贸组织义务。逐步开放国内商业、金融服务和旅游业正在进行中。在未来几年,对外国公司业务的地域限制也会放宽。在预期的期间,中国的价格竞争力将保持。在基线假设方面,几乎没有FDI大规模从中国搬到更廉价地区的风险。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日本在理论上应该给予外来投资者丰厚的回报。但现实很不一样。以流入的FDI占GDP的份额来看,FDI渗透率是2.5%,为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2005年,流入日本的FDI下降了超过一半,从2001到2004年的73亿美元下降到32亿美元(仅占GDP的0.1%,是世界最低的比例之一)。大规模收回投资意味着2006年流入的FDI变成负数,为-68亿美元。
官方上,日本政府如今欢迎流入的FDI。然而,在实际上,日本的FDI制度仍然困难,这是由于复杂的监管环境似乎是为了保护国内玩家。近年来的高劳动力成本和疲软增长,加上文化障碍,这些都有助于解释FDI的低水平。尽管在预测期内会有一些回升,但FDI流入在GDP的比重将仍然非常低,预计到2011年只会增长到3%。就投资而言,日本仍然是一个困难的国家,其改变最多只能说是渐进式的。
2006年,流入印度的FDI增长强劲,达175亿美元,式2005年所纪录的67亿美元的两倍多(尽管2006年录得的流入中大约有46亿美元是由于两笔导致FDI流入和流出值相同的会计交易)。
尽管2005到2006年FDI流入增长强劲,印度还没有在FDI方面建立临界规模。尽管印度成功地定位为商业加工和IT外包枢纽,但伴随这些活动而来的FDI相对较小。服务业仍然是FDI在印度的主要目标。相反,制造业的FDI在2006年实际上是下降了,为15亿美元,而2005年是18亿美元,反映制造业FDI的环境仍然吸引力不足。在中期,流入印度的FDI将更进一步,但仍然远低于其潜力,因为持续的政治阻力继续影响私有化、僵化的劳工法和低劣的基础设施。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