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

亚洲新秩序挑战中国世纪

多维社记者吴伟编译报导

美国经济的疲软﹐欧洲不确定的政治以及未来人口﹐中东的混乱还有来自莫斯科和德黑兰对西方国家的挑战﹐可能预示着一个世界政治新时刻的到来。其特点是由衰落的自由国家和中国这个新崛起的超级大国决定的﹐前者的权力和原则塑造了几百年的国际社会﹐后者的似乎势不可挡的经济正摧毁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民主的信仰。

英国金融时报9月25日发表的文章指出﹐那么﹐在这样的世界政治环境中﹐西方自由主义者应该让自己与一个新的全球现代权威政体达成“北京共识”﹖不过﹐现在还没有。

虽然美国的领导和跨大西洋的团结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中国的轨迹也将取决于其邻国如何对付这个日益强大的国家。今天﹐我们看到一个亚洲各国决心对付崛起的中国的新兴民主轮廓﹐正对被称为中国的世纪形成挑战。

这篇由牛津大学学者切宁(Daniel Twining)撰写的文章称﹐北京领导人认为﹐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将使它能够主宰亚洲。但共同的政治价值观正塑造该地区的景观﹐来尽量改变权力的星座。日本和澳大利亚最近签署了一项安全协议﹐这也是东京第一次在没有美国这个盟友的参与下﹐与澳大利亚和民主的印度尼西亚结盟。
此外﹐印度和日本正在用非凡的经济和军事潜力构建一个泛亚洲价值联盟。而日本还引导印度和澳大利亚﹐还有勉强的美国欲创建一个令中国战略家担心的“亚洲北约”组织﹐用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话说﹐这四大民主国家的战略伙伴将共建一个“亚洲秩序”。

文章指出﹐这个联盟的形成的令人吃惊的﹐因为它是由崛起的亚洲国家而牵头的﹐而不是由在该地区指手画脚60多年的美国而领导的。这个联盟的形成也是引人注目的﹐因为这个新的亚洲秩序寻求复制西方的和平民主﹐而不是亚洲过去的中国中心的等级制度。

由于这些亚洲国家都知道﹐和平和民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大亚洲民主正建立以价值为基础的战略伙伴关系。印度总理说﹐他的国家只能在一个民主的地区才能安全﹔日本的领导层要建立一个“弧形自由而繁荣”的亚洲﹔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已宣布﹐该地区的稳定需要国内国外的民主。这些都从想象的中国世纪中引发出不同的亚洲世纪。

切宁的文章称﹐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特点都是无法与其国内法规分开的。而中国密切盟友都是一些象朝鲜﹑缅甸﹑巴基斯坦﹑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这样的威权政权。中国最受欢迎的地区论坛是上海合作组织﹐让它与欧亚强国团结起来。当日本﹑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在东亚峰会上邀请印度和澳大利亚创建一个民主机制来应对中国影响时﹐则让北京很恼火。
长期以来﹐亚洲国家一直太过于依赖美国的军事力量来维持该地区的和平。但没有国内合法性来源的共识﹐这些亚洲组织就无法复制欧洲的和平。在已被历史和文化分隔的亚洲﹐民主提供了一个跨国身份﹐它正在创造一种新的合作基础--一个能够取代外国列强区域管理的真正亚洲领导者﹐正在履行一个新的亚洲时代的承诺。

文章称﹐中国领导层激烈争论的如何处理国内越来越大的争取民主变革的压力﹐暗示着繁荣的中国大陆将最终要求享有台湾和香港小区所享受到的自由。到那时﹐亚洲地缘政治的重要分界线﹐将不会是在中国与美国之间﹐或东方与西方之间﹐而是在北京的威权政体与旨在国内国外推广民主价值的亚太联盟之间。

这场大赛正让未来世界的最新权力中心形成﹐而华盛顿正深陷中东战火之中﹐欧洲人则在为他们的未来联盟进行辩论。但这个未来世界最新权力中心﹐却有可能导致军事冲突。但一位高级日本官员称﹐当一个自由中国成为亚洲民主共同体的自然领袖时﹐它也可能奠定持久和平的基础。

不过﹐切宁早前曾指出﹐目前亚洲的政治新格局正是“美国扶持日本印度制衡中国”的结果﹐因为在构建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亚洲强国的影响将超过弱国以及阿富汗﹑伊拉克和黎巴嫩的恐怖分子。威权政体的中国持续崛起意味着﹐亚洲国家民主体制的质量﹐将成为决定“亚洲世纪”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预期中国未来将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的布什政府﹐由于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正在亚洲推行一套宏伟的设计。该设计就像其中东改造计划一样雄心勃勃﹐在运用军事实力和民主价值观作为战略资产方面也同样大胆。

传统观点认为﹐在亚洲﹐美国是代表现状的强国﹐而不满的中国寻求破坏以美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但是﹐该假设颠倒了这两个国家在这个动荡时代的角色。中国可以甘于现状﹕其日益增长的财富﹑实力和影响力﹐自然会削弱美国的优势。正如一位中国分析人士所言﹕作为中国崛起的后果之一﹐是美国而不是中国站在战略十字路口上。

文章指出﹐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是华盛顿而不是北京正寻求在亚洲推行一项革命性的构想﹐扶植新的实力中心﹐使它们在新兴国际秩序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与中国崛起同等重要的作用。

美国亚洲政策的核心是﹐鼓励日本成为一个“正常的”军事强国﹐历史性地告别日本1945年后的和平传统。同样﹐华盛顿与新德里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反映出美国决心推动印度加速成为世界强国──并迎合印度对“做大”的渴望。美国正在促成印度和日本两国战略地位的提升﹐而这两个国家有意与中国并驾齐驱。

美国同样在扶植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新兴地区强国。与印度和日本一样﹐这两个国家对中国实力有着历史的不安﹐在东南亚地区抗衡中国的影响力符合它们的利益。
最后﹐美国正在中国威权政体的阴影下培养一个战略民主团体。美日已经与澳大利亚和韩国正式签署了三方防务协作协议﹐并在寻求与印度展开三方战略对话。美国还想让北约与亚洲主要的民主国家发展军事协同能力。

切宁在文章中指出﹐与笨拙地企图遏制中国相比﹐美国对亚洲的这一设计要更有意思一些。美国政府不是在奉行旨在延续美国主宰地位的新保守主义战略﹐而是在分散其优势力量﹐鼓励亚洲友好伙伴的崛起﹐以协助管理未来的多极秩序。

文章称﹐美国的战略是有代价的。日本的民粹主义让韩国等邻国产生警觉﹐反而破坏了东京的领导雄心。澳大利亚夹在美国军事盟友与中国贸易伙伴之间左右为难。美国与印度的核合作﹐有可能招致中国采取报复行动﹐加强巴基斯坦的核威慑力。美国与越南政府更紧密的关系﹐也许会促进越南走向威权政体﹐而不是鼓励其自由化。

由于增加了中国的不安全感﹐美国及其盟友为应对潜在中国威胁而采取的措施﹐可能反而会促使这种威胁成为现实。

0 Comments:

Goog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