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祛魅:西方宗教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26.6万字。
封底介绍:综述宗教的早期起源论,追溯古埃及宗教的演变,探讨希腊神话和神学,评述犹太一神教的演变,归纳西方基督教演进的主要轮廓,大体上勾勒了西方一神信仰的渊源、流变以及世界逐渐祛魅化的过程。
探索古埃及、希腊宗教、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内在联系,力求从整体上揭示西方宗教演化的内在规律,发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理解欧美文化的起源和真谛,更深刻地体悟文明间互相渗透、融合而非简单地由冲突所主导的道理,同时启发人们对东西方文化气质的异同问题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导言
早在十年前撰写博士论文期间,笔者就对宗教在社会变革中的深层次作用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主要关注的还是宗教在美国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问题,此后这个兴趣一直没有减弱,并引向对西欧和犹太宗教文化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为大学生开设了多年的“西方宗教史”课程。为了对这些思考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最终产生了在讲稿基础上写作本书的打算。
勾画本书的最初学术动机,是长期以来困扰作者的两个带有根本性的学术问题,而这两个学术问题都与西方学术泰斗马克斯·韦伯的命题有一定的联系。韦伯曾发出这样的质疑,即一个具有理性主义性质的文化为什么单单产生于西方?例如韦伯曾断言:“科学只有在西方,才真正处于一个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健全的发展时期”;[1]“只有在西方,有过在理性的国家意义上的国家”;[2] “除此之外,西方国家又发展了一种其他任何地方都未曾出现过的特殊形式的资本主义,即(形式上)自由劳动的合理资本主义组织”;[3]“所有这些问题,关键的一点是西方文化所具有的特定的而且与众不同的唯理主义”。[4]应该说,韦伯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观察是相当敏锐的。笔者所侧重的则是,这种理性主义与欧美宗教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由此产生了困扰作者的第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一神教独独产生和盛行于西方的土壤上?它与理性主义是否有直接关系?笔者认为,韦伯的这个命题与笔者的疑问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关联性,因为一神教很容易造就出一个逻辑上统一的世界,在此之中可以摆脱群魔乱舞状态下妖魔鬼怪对惟一神所确定的普遍性秩序的挑战和捣蛋,并使世界走向清晰和细致化。这样,追溯西方一神论的来龙去脉不仅有助于化解笔者的困惑,也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深化韦伯的上述著名命题。
第二个困扰作者的问题是,西方宗教演进的内在机理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解决同样可以借助于韦伯的两个著名术语,即“魔力”(magic)和“祛魅”(disenchantment),而后者也与理性主义的发展有关。世界本来被人们看成一个充满神秘莫测力量即“魔力”的“魔园”,但由于人们逐渐扩大通过算计来把握生活的社会领域,也就是魔力的逐步解除,世界才变得像我们今天这个样子,正如韦伯所说:“日益增加的智力化和理性化并不意味着对于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增加了解。它意味着其他的东西,即知识或信仰能够在我们需要时随时学得到。这样,它主要意味着没有任何神秘的、不可测量的力量参与其中,原则上人可凭借计算处置所有的事情。这意味着世界已被祛除了巫魅。”[5]在这个方面,从神秘的巫术到理性化宗教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界标,而诸如犹太教、基督教这类由先知确定一系列生活规范的理性化宗教的自我演变以及启蒙思想的崛起、通过理性核算而盈利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确立则构成另外的界标。韦伯指出:“要打破巫术,实行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只有一种手段——此即伟大的理性预言。当然并非一切预言皆能摧毁巫术的力量,只有经过神迹或其他方式而得证明的先知,才能打破传统的神圣秩序。预言已为这个世界祛除了魔魅,而为近代科学、技术及资本主义奠下基础。”[6]当然,这种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会出现周而复始的“祛魅——返魅”怪圈。尽管如此,世界的祛魅化仍构成了西方宗教演化的一个根本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祛魅化可与世俗化(secularization)一词有交叉之处。世俗化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中,用来指称教会财产被国家没收这个历史事实;此后该词涵义越来越宽泛化,用来指称社会生活与宗教价值相脱钩,人们不再到世俗生活之外去寻找合法性依据,而宗教道德也不再是公众生活中的普遍性规范,而成了个体的精神信仰。根据贝格尔的表述,世俗化表现为教会和国家的分离,土地、教育摆脱教会的控制,艺术、哲学和文学中宗教内容的衰落,社会意识和心态的脱权威化等等。他说:“我们所谓世俗化是指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社会和文化的一些部分摆脱了宗教制度和宗教象征的控制。”[7]按照笔者的看法,世俗化进程既包括宗教社会功能的淡出以及它的理性化,同时也包括宗教自身因适应社会变化而出现的世俗色彩的增加,当然这个过程不能完全摆脱神秘色彩的影响。具体来说,宗教世俗化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政教关系方面出现政教分离,教会政治权力受到结构性的弱化以及教会本身的民主化;二是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方面出现信仰与理性的分离、宗教与哲学的分离等等;三是在人神关系方面出现“绝天地通”,即人神之间因交流渠道的狭窄化而遥远相隔,人文精神愈来愈浓厚。不过,尽管世俗化过程不可避免地涉及第一方面所说的宗教与世俗机制之间的关系,我们的重点在于宗教本身的世俗化,也就是侧重于与“祛魅”有关的第二、三方面的内容。。
而对于宗教本身的世俗化即祛魅进程,笔者有时还需要借用中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绝天地通”这一概念。《尚书·周书·吕刑》提到,帝颛顼因邪神在世间杀戮无辜,“乃名重黎,绝天地通”,本意指民众不再直接与天神交通,王也不兼司神职,而由巫专门负责沟通天地人神。[8]但我们取其象征的意义,即天界与俗世之间的分离过程,天地之间通道的阻断,人神相隔开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术语触及到宗教的本质以及演化的方向所在。在论证宗教的本质方面,罗马尼亚的宗教现象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将其概括为“神圣与世俗”的对立,并特别强调 “显圣物”(hierophany)即神圣物展现自我的形式对于信徒的意义。他指出:“神圣与世俗是这个世界上的两种存在模式,是在历史进程中被人类所接受的两种存在状况”。[9]换言之,“神圣物”与“世俗物”之间的区别可被看作理解为上述的天地对立,而“显圣物”则可理解具有某种桥梁作用的“天梯”。不过,笔者在“大西洋视野中的北美黑奴新教”一文中,提出了同样具有发挥天梯作用的“沟通物”这一术语,只因它的视角是自下而上,而非“显圣物”的自上而下。[10]这样,包括个人幻象、献祭和巫术仪式等形式在内的宗教沟通活动就可以加入到“神圣物—世俗物”中间,从而形成一种“神圣物—沟通物—世俗物”结构,或许更通俗的说法是“彼岸世界—天梯—此岸世界”结构(见图示)。西方宗教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这个天梯不断被打破和顽强的自我修复的过程,对应于上面所说的“祛魅——返魅”怪圈。
为了解决西方一神论的渊源和祛魅化这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笔者打算首先对宗教的早期起源论进行整理,再追溯古埃及宗教的演变,然后对希腊神话和神学进行探讨,接着评述犹太一神教的演变,最后对西方基督教演进的主要轮廓予以归纳,大体止步于北美的大觉醒运动。作者认为,古埃及的埃赫那吞宗教改革可视作西方一神教的最早根源,其教义对早期犹太教的影响是个重大的学术问题,也是个历史悬案。与此同时,作为基督教前身的犹太教也经历了世俗化进程,按照韦伯的说法,“世界摆脱巫魅”的进程在《圣经·旧约》中就开始了。[11]在希腊化时代,希腊宗教和神学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又与犹太教发生联系,从而导致了原始基督教的诞生,所以这种结合也是本课题的重点之一;人们常说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这在基督教的诞生方面再次得到了验证。至于基督教本身,需要梳理它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即早期基督教时期、中世纪基督教、改革时期的基督教和大觉醒运动时期。作者认为,早期基督教始兴于虔敬主义,而中世纪给它戴上沉重的理性和权力镣铐,其原先超越世俗的灵性精神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巫魅”被系统化了;宗教改革则予以打碎,从神学的枷锁中解放出理性主义,也从理性那里解放了信仰本身;但直到北美大觉醒运动时期,福音主义的诞生才标志着西方宗教回归到耶稣本人的最初出发点,而与此同时启蒙运动则在世俗领域完成了祛魅化的工作。在这里,基督教演化过程中的“施魅”和“祛魅”过程是个不容回避的难点,也是本课题的重点所在。
虽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祛魅”这个重要概念,但他本人并没有对西方宗教的祛魅化进程予以详细地描述,所以我们只能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了解基督教相关变化的某些碎片。受韦伯的启发,彼得·贝格尔在《神圣的帷幕》中对犹太教的世俗化进程有相当精彩的论述,但对基督教本身的变化则触及不多,同时也对西方宗教祛魅化的非西方渊源论述寥寥。其他学者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这个主题,不过更多的是间接性的论述。本书将把上述个人思考贯彻到对西方宗教发展演变的考察之中,探索古埃及、希腊宗教、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内在联系,力求从整体上揭示西方宗教演化的内在规律,发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理解欧美文化的起源和真谛,更深刻地体悟文明间互相渗透、融合而非简单地由冲突所主导的道理,同时启发人们对东西方文化气质的异同问题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1] 马克斯·韦伯:《文明的历史脚步:韦伯文集》,黄宪起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页。
[2]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19页。
[3] 马克斯·韦伯:《文明的历史脚步:韦伯文集》,第8页。
[4] 马克斯·韦伯:《文明的历史脚步:韦伯文集》,第13页。
[5] 马克斯·韦伯:“现代生活的祛魅”,载John J. Macionis and Nijole V. Benokraitis, eds., Seeing Ourselves: Classic, Contemporary, and Cross-Cultural Readings in Sociology, Prentice Hall, 1998, pp.479-480.
[6] 郑乐平编译:《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韦伯文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页。
[7] 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高师宁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9 1 年版,第128页。
[8] 《国语·楚语下》中有这样的解释,其中观射夫答楚昭王提说:“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存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浸渎,是谓绝天地通。”
[9] 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王建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10] 此文已收录到本书第八章“新大陆上的野火:北美基督教”第三节。
[11] 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第135页。
结束语
本书大体上勾勒了一下西方一神信仰的渊源、流变及其在世界走向祛魅化的过程中的诸种表现和反复过程,对中国宗教进行相关对比性研究的缺乏或许会给人们留下西方文明独特性的印象,但我们须注意的是,这种历史倾向并非西方所独有。事实上,中国古代宗教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理性化和祛魅化的过程,这方面已有学者进行了专论。[1]从最初推崇巫术的力量到周公的“以德配天”,君王的道德能力取代了在天地之间进行神秘交通的能力;再从周公的“以德配天”到孔子立足于人的“仁学”,中国文化接着发生了一次“敬鬼神而远之”的重大转变,而在西方这种祛魅化趋势直到宗教改革时期才拉开正式的帷幕。但中国宗教发展的历程以“祛魅”——“返魅”循环怪圈来描述并不太适合,而只是在祛魅化方面表现出相当早熟的特征而已。
另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一神教也非西方所专属。在《诸神的起源》一书中,何新试图论证华夏民族的远古诸神“起源于崇拜太阳的原始一神教”,[2]但证据表明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阿马萨里的观点更具合理性:“根据汇集于商朝的文化中的史前宗教传统,上帝不只是一个住在遥远的天国的帝,而是真正的‘宇宙的中心’……就其本质而言,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因为上帝执掌方向、风、好运和厄运,是生命的主宰,是祖先灵魂的庇护者和主人,而且,上帝高于群星、太阳和月亮以及日月周期。”[3]虽然这种一神崇拜并不纯粹,在帝神之下还有地神、山神、河神和祖先灵魂,因而属于至上神性质,但我们已知,即使是一神崇拜甚为严格的犹太教和基督教也经历过多神化或偶像化的诱惑。当然,随着中国宗教体系中神祗数量的复杂化,妖魔鬼怪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返魅”倾向成为压倒性主题,从而彻底与西方宗教体系的走势分道扬镳。
仅仅从以上两点来看,我们可知文明之间并非绝然对立,各文明实际上都蕴含着许多人类共通的因素在内的,即便是对于人们惯常认为的截然两分的中西文明而言。如果再考虑到历史上文明之间的互相渗透和吸收过程,譬如犹太文明对埃及文明的借鉴、犹太文明与希腊文明的交流、基督教文明与犹太文明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结论便具有更坚实的基础。
不过,我们确实又自觉或不自觉地生活在某种独特的文明之中;历史的不同轨迹使然。在全球化浪潮汹涌到来之际,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并时时激发着人们作出关于自我身份的思考。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如何在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人本主义、敬天尊祖和天人合一的宗教传统以及革新求变的现代意识之间寻求结合点,重建中国人的宏伟梦想,值得包括学者在内的各界人士作出深刻的反思。[4]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
[1] 可参见游斌:“中国古代宗教在儒家中的理性化及其限制”,《宗教》,2002年第4期,第9页。
[2] 何新:《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 三联书店1986年版。
[3] 安东尼奥·阿马萨里:《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
[4] 在这方面,王敬之的《圣经与中国古代经典:神学与国学对话录》一书作了有益的探讨。
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远古梦寻:原始宗教信仰………………………………………………7
第二章 一神对抗众神:古代埃及宗教…………………………………………21
第三章 精神的故园:古代希腊神话与哲学……………………………………38
第四章 父亲的宗教:犹太教……………………………………………………75
第五章 虔敬主义的兴起:原始基督教…………………………………………117
第六章 从超越到施魅:中世纪基督教…………………………………………155
第七章 挣脱心灵的锁链:宗教改革时期的基督教……………………………187
第八章 新大陆上的野火:北美基督教…………………………………………226
结束语 ………………………………………………………………………………309
参考书目 …………………………………………………………………………311
3 Comments:
天皇賞 春 2010 予想、オッズ、厳選買い目は?この時期のメインイベントの一つのレースがやってきた!!今年の狙うべきポイントは
彼女募集中の人やフリーの人は絶対絡んでください☆ゆきとメールしよ♪ chu-chu-chulip@docomo.ne.jp
第60回 安田記念 2010 予想 オッズから展開と結果をズバリ当てる!出走馬、枠順など全てを考慮にいれた緻密なデータをもとに検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