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春常 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发布:http://seasurfing.blogspot.com
版权保留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及随后财源的扩大,奠定了西班牙霸业的基础。1516年,查理五世继承西班牙王位,标志着西班牙黄金时代的开始。在他在位时期,柯尔蒂斯率领一小撮冒险分子占领了墨西哥,毕萨罗以微弱的兵力政府的秘鲁;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凭借印第安人没有见过的枪炮、铁甲和马匹,在除葡属巴西以外的拉美大陆上确立了牢固的统治。西班牙政府美洲的主要动力来自墨西哥和秘鲁的金矿和银矿,所以我们会看到它对墨西哥以北的地区不感兴趣。这样,来自羊主团即牧羊人同业行会的国库岁入重要性降低了,来自低地国家和意大利城邦的收入增加了,而来自被殖民剥削的美洲金矿、银矿和销售税、关税变得越来越重要。仅仅根据官方数字,1521-1600年间,西班牙就从美洲搜刮了200吨黄金、18000吨白银。 金银在增加,显然是王室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的产物。早期重商主义认为,因为金银是最重要的财富,所以要尽量增加金银库存量,并禁止金银出口,多卖少买。重商主义政策积累的雄厚财力使得西班牙国王能动员大量的兵力,大将军科尔多瓦从16世纪初发展步兵编制,组成了以德意志、意大利和爱尔兰人为主的雇佣兵,并训练出当时欧洲战场上最出色的步兵团,即以长矛兵、刀剑手和火绳兵为主的合成部队。 在三十年战争中,这支令人生畏的新式部队打击了法国骑兵和瑞士长矛兵方阵的威信,构成了西班牙欧洲霸业的主要支柱。在海上,西班牙则发展了配备着火力强大的大型战舰,即“无敌舰队”,为其在美洲的垄断性贸易鸣锣开道。
不过,西班牙之所以能在欧洲称雄,也与哈布斯堡王朝的联姻战略密不可分,这一点说明西班牙帝国崛起的方式还十分原始。1519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即查理五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一事件使得西班牙意味着西班牙的势力在欧洲大陆得到了强有力的支点。我们知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一职位更多的是个名誉,可以召集没有多少权力的帝国议会;除直辖地外,皇帝对帝国境内的国王、诸侯、自由市等并无约束力。不过,因全欧洲只有一个皇帝,只有他才可以戴皇冠,并享有“陛下”(Majesty)的称号,皇帝之下的国王只能戴王冠、被称为“殿下”(Highness),所以各路诸侯还是竞相争夺。中世纪晚期以来,这一职位总是被发源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尽收囊中。这个古老的王朝成功的秘密不只在于战争,也很巧妙地靠安德森所说的“性的政治”来进行扩张,正如一句戏文所宣称的那样:“让别人去战斗吧!汝!幸运的奥地利结婚去吧!” 通过无数次的联姻,哈布斯堡王朝拥有了众多的头衔: 所以,作为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女王伊莎贝拉的外孙,当查理五世继承西班牙王位的时候,他不仅继承了西班牙和尚未完全征服的中南美洲,也取得了比斯开、撒丁、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等领地;同时作为奥地利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外孙,当查理五世继承帝位的以后,他又继承了荷兰、卢森堡、洛林、奥地利、德意志和弗朗希伯爵封地。尽管查理五世也认为这个帝国只是个“昔日的影子”, 还不是一个事实上的帝国,但这个影子帝国与从美洲殖民地新近获得的权力结合在一起,使得西班牙对主宰欧洲大陆跃跃欲试,此后的连年对外战争说明它竭力在帝国的形式中充实实质的内容。
1555年,查理对帝国事务的繁杂和辛苦感到异常地厌倦;他退位了,并将帝国权力交给弟弟斐迪南,把西班牙王位以及美洲帝国、尼德兰和意大利领地交给其子菲力普二世。这样,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在体制上脱钩,但西班牙保留的是查理五世时期的帝国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因葡萄牙国王死后无嗣,1581年托马尔的议会选举菲力普二世为葡萄牙国王,一时之间,他的帝国变得空前的辽阔。虽然保证葡萄牙的自治,但他还是能利用葡萄牙的税收和军队为帝国服务。 在亚洲,西班牙还得到了菲律宾。不过,在菲力普二世统治时期,西班牙的衰落实际上已经开始了。虽然被美誉为“慎重国王”,实际上他并不能知人善任,身边都是一些阿谀奉承、极端保守的天主教徒,并无目光远大和忠言直谏的重臣。1588年,菲力普二世派遣庞大的“无敌舰队”攻击英格兰,因为后者的私掠船激怒了他,但英格兰人的海战技术和风暴无情地毁灭了他的132艘战舰。在这次海战中,伪装成海盗船的英格兰舰队在与呈半月型防御阵势的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对峙中意外地大胜。在三十年战争中(1618-1648年),过去总是屈居下风的法国人竟然一举大败西班牙,荷兰浴血奋战取得了独立,而葡萄牙1640年也趁机发动革命、光荣复国。以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欧洲大陆确立了以法国为主导力量的新秩序,西班牙帝国的解体已是大势所趋。西班牙的黄金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正如保罗•肯尼迪指出的那样,西班牙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树敌过多,战线太长,帝国的总体战略出现了问题。从空间上来说,西班牙帝国的一个特点是统辖地域相当分散,所以部队也必须零散地布置在本土、新大陆、意大利和尼德兰等领地,但查理五世以及菲力普二世并没有明确的防御重心。本来新大陆是西班牙财富的重要来源,但它过于重视自己在欧洲的威望而两面出击,所以它必须维持一支强大的步兵团,又得建造耗资巨大的“无敌舰队”;本来西班牙可将重点抑制其主要对手法国,但它在德意志挑起了反宗教改革的运动,并得罪了自己富庶的领地尼德兰;等等。从时间方面来说,它从不使自己在与对手的争夺中稍事休息:刚与法国人言和,就与土耳其人开战;地中海的战火余烬未灭,大西洋上已是硝烟弥漫;欧洲大陆上的冲突,更是此起彼伏,有时西班牙同时开辟三条战线,终至消耗过度、疲于奔命所以肯尼迪说:“西班牙就象一头掉进陷阱的大熊,它比任何攻击他的狗都强大,但绝对不可能对付所有的对手,而且在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筋疲力尽。”
财政问题就是西班牙衰落的一个鲜明指标。西班牙的称霸政策只有通过美洲的贵金属才能维持,但仍不能满足王室的各项需要,无法通过收支盈余平衡其贸易逆差。由于与北非、法国以及德国新教徒进行战争,查理五世入不敷出,仅在梅斯的一场仗就耗掉250万杜卡特,而这笔财富为他从美洲正常收入的10倍之多;菲力普二世继承了2000万杜卡特的债务,又在自己去世时使这个数字上升到1亿杜卡特。 军饷拖欠引起军队哗变,使得西班牙不得不与敌人提前媾和。西班牙力图在西方称霸,并试图从外部收入来达到这个目标,但这个帝国的滚滚外部财源并没有转化为内部的经济成长,结果遭到了失败。当时西班牙在美洲事实的是贸易垄断政策,主要目的是攫取那里的金银财富,具体内容包括:(1)创设贸易署,专管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事宜。(2)确立特许港口,通商限制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港(1717年改为加的斯港)和美洲的韦拉克鲁斯、卡塔赫纳、波托贝洛、哈瓦那等少数几个特许港口。(3)建立“双船队制”,指定两支商船队负责每年的美洲贸易,船队按规定时间和路线往返美洲,并有大型舰队护航。(4)禁止外商参与西属美洲贸易,严禁将非西班牙产品直接运进西属美洲,凡与外国人通商的西班牙人一律判处死刑并没收其全部财产。这种制度的实施实际上等于王室控制下的垄断公司,它不仅钳制了美洲的经济,西班牙国内的生产商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美洲利润并没有及时地转移到制造业的生产方面,从而丧失了美洲资源所提供的宝贵的发展机会。
从根本上来说,西班牙没能维持其西方霸权,原因在于内部的制度问题。在王权兴起的过程中,虽然城市是支持王权的力量之一,但由于也反对阿拉伯人入侵,封建领主的势力一直相当强大,牢牢地保持着对土地的垄断权。随后,查理五世在依托大贵族的支持下巩固君主专制,造成了王室权力极端集中,而这个政权压制城市自治权,对工商业的发展并不在意,并随意侵犯业主私有财产,先后驱逐犹太人和摩尔人,使得很多人才外流到荷兰等地。比如,西班牙给与羊主团以放牧特权,羊群实际上可到任何地方放牧,滥吃庄稼;王室带头违背信用,动辄宣布自己的财政破产,损害银行家的利益。对美洲的贸易则具有高度的垄断性质。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的产业发展停滞下来,一度辉煌无比的毛纺业和丝织业失去了国际竞争性。当1588年无敌舰队第一次远征之际,西班牙已经无力制造新型大炮,被迫偷偷摸摸地从敌国英格兰购入。 埃利奥特指出:“经济制度的性质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是当学者就是当僧侣,不是当乞丐便是当官僚。舍此而无其它。” 国家感兴趣的只是以残忍手段从美洲掠夺黄金白银,再用来满足自己的政治和军事野心,但这些钱财大部分被挥霍掉;而金银带来的物价革命,使得本国消费者更愿购买其他欧洲国家的廉价商品,同时也降低了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当时西班牙的物价大约是北欧国家的两倍之多。法国政论家普拉德神父说:“西班牙掌握着世界上最富的矿场,但它从那里却得不到利益。它只不过是一条运河,美洲的贵重物产经过它,然后散布到全世界。” 而西班牙人总是心甘情愿地重复这句话:“西班牙吃新大陆,而养肥的却是荷兰”。 西班牙没有在制度变革方面向前推进一步,构建出一个市民社会,从而顺利地剥离其封建因素,调动民间的致富动力和反垄断力量,建成真正的、强大的和相对公平的资本主义国家。西班牙的衰落关键在于国家政策没有与时俱进,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性力量。
抢得地理大发现先机、有效地利用了封建国家的力量和军事因素,造就了西班牙的霸业;但对外无节制扩张、对内坐吃山空,又使得西班牙成为一个大国如何从崛起到衰落的活生生的例子。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