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大国崛起问题研究》课程授课提纲
一、课程简介
本讲座的主要目标是以简要的历史事实勾勒出近代以来主要国家崛起的历史进程。讲座首先从综合国力概念入手,在理论层次上分析大国崛起的基本路径和内在因素;然后以历史上的典型个案为例,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分析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内容涉及西班牙和荷兰的崛起、英法的长期争霸和日不落帝国的确立、德国和日本的改革及其扩张、美国和俄罗斯的崛起等等;接着本讲座将阐述以富强统一为内容的中国崛起内涵、中国崛起的和平路径以及中国崛起面临的巨大挑战。本讲座从事实出发,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重点,所讲内容环环相扣,而落脚点是中国崛起的实际问题,观察视角具有较强的现实感,并带有比较深沉的历史忧患意识。本讲座对理解中国的生存空间和国家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助益。
二、授课提纲
(一)大国崛起的分析框架
1、何谓大国?
(1)大国
(2)强国
(3)霸权国
(4)超级大国
2、大国崛起的基本路径:战争与和平
(1)什么是崛起?
(2)大国崛起的传统路径
(3)和平崛起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3、大国崛起的内在因素
(1)综合国力公式
(2)软、硬国力和粘性国力的阶段性作用
(二)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案例研究
1、西班牙:西半球第一个霸权国家
(1)地理大发现与西班牙的崛起
(2)早期重商主义与西班牙的崛起
(3)联姻战略与西班牙的崛起
(4)西班牙衰落的原因
2、荷兰商业帝国的崛起
(1)大众消费品生产与荷兰的崛起
(2)贸易和交通革命与荷兰的崛起
(3)制度创制与荷兰的崛起
(4)荷兰衰落的原因
3、英法长期争霸与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1)专制主义王权与后期重商主义
(2)英法争霸
(3)制海权、工业革命和议会制与英国对法国的胜利
4、德国和日本:改革成就的世界枭雄
(1)德意志分裂与普鲁士的崛起
(2)体制缺陷与德国赶超模式的悲剧
(3)近代天皇制与日本的崛起
(4)国家崇拜与日本扩张的失控
5、美国:自命不凡的惟一超级大国
(1)英国的重商主义便车与美国的崛起
(2)宪法体制和市民社会的发达与美国的崛起
(3)美国崛起的特殊路径
(4)普世主义与美国的崛起
6、俄罗斯:欧亚扩张的双头鹰
(1)领土扩张与专制主义的瓜葛
(2)开明君主与俄罗斯崛起的关系
(3)市民社会的软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俄罗斯大国之路的绊脚石
(4)列宁主义的遗产
(三)中国崛起的内涵、路径和挑战
1、中国崛起的内涵:富强统一
(1)中国综合国力的现状
(2)中国崛起的内涵
2、中国崛起的路径:和平崛起
(1)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约束
(2)中国崛起的目标定位约束
(3)中国崛起的制度性约束
3、中国崛起的挑战:内政因素、台湾因素和美国因素
(1)中国崛起的关键在于内部
(2)中国崛起的最大安全障碍
(3)中美关系与中国崛起
三、相关论文:
“浅谈美国崛起的经济、制度和精神因素”
2005年10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苏州年会提交论文;《鲁东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内容摘要]包含软硬国力和粘性国力在内的综合国力是大国崛起的根本要素。从历史上来看,从具有权力制衡意义的封建割据状态蜕变到专制主义阶段的民族国家,构成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大国崛起的历史起点。随后,粘性国力即制度创新的因素显示了重要性。美国崛起的秘诀在于,它既搭上了英国重商主义的经济快车,又在立国之后凭借其宪法的制定和实施而构建出一个茁壮的市民社会,从而调动了这个幅员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的民智和民力,强化了它的硬国力;与此同时,美国的立国精神也从另一方面确保了其软性国力的成长以及在崛起过程中的相对顺利性。
[关键词] 综合国力;市民社会;美国的崛起。
On the Economic, Systemic and Spiritual Causes of America’s Rise·············
[Abstract]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that includes hard, soft and adhesive powers is the fundamental base for the rise of a great power.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transition from a divided feudal polity to an absolute state wa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for the rise of a capitalist country. Afterwards, the adhesive power, or systemic originality, came to the fore. The mystique for America’s rise as a great power is that, after taken a lift in the economic express of British mercantilism, it successful constructs a civil society by formulating a constitution after its independence, thus mobilizing its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resources of this vast and abundant country. At the mean time, America’s core values have also ensured the growth of its soft power and the relative smoothness of its rise.
四、部分参考书目: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蒋葆英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克雷格、乔治:《武力与治国方略》,时殷弘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卢明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周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罗荣渠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加文•孟席斯:《1421:中国发现世界》,师研群译,京华出版社2005年版;
贾恩弗兰科•波齐:《近代国家的发展》,沈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三联书店1997年版;
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吴艾美等译,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
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和蔡磊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内森•罗森堡、小伯泽尔:《西方致富之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刘赛力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亨利•勒帕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李燕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布鲁诺•雅科米:《技术史》,蔓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许宝强、渠敬东选编:《反市场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世纪集团2005年版;
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范进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菲利克斯•格罗斯:《公民与国家:民族、部族和族属身份》,王建娥等译,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米切尔•布什主编:《农奴制与奴隶制》,伦敦朗曼公司1996年版;
里亚•格林菲尔德:《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张京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爱德华•伯恩斯、菲利普•拉尔夫:《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汉斯•豪斯赫尔:《近代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吴文藻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郭树勇:《大国成长的逻辑:西方大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社会学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肖昶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永采主编:《海洋开拓争霸简史》,海洋出版社1990年版;
王助民等:《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姜桂石等著:《改革与现代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陈晓律等著:《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历程》,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
宋玉华、江振林:《新兴大国:历史性崛起的博弈与前景》,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江西元、夏立平:《中国和平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莫里森:《哥伦布传》,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查•爱•诺埃尔:《葡萄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石岛晴夫:《西班牙无敌舰队》,简光沂译,海洋出版社1992年版;
让•德科拉:《西班牙史》,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陈勇:《商品经济与荷兰近代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阿•齐斯托兹沃诺夫:《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刘立勋译,三联书店1959年版;
特里维廉:《英格兰简史》,企鹅出版社1965年版;
阿•莱•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蒋孟引主编:《英国史》,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林举岱:《英国工业革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马生祥:《法国现代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费尔南•布罗代尔:《法兰西特性》,顾良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金贝尔:《德意志人》,黄正柏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弗兰茨•梅林:《中世纪末期以来的德国史》,三联书店1980年版;
恩斯特•恩格贝尔格:《俾斯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丁建弘、李霞:《德国文化:普鲁士精神和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米庆余:《明治维新》,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
吴廷璆主编:《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赵建民、刘予苇主编:《日本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伊豆公夫:《日本小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伊文成、马家骏等著:《明治维新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依田憙家:《日本的近代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
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赫伯特•摩累斯:《为美国的自由而斗争》,孙硕人等译,三联书店1957年版;
福克讷:《美国经济史》,王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拉塞尔•韦格利:《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彭光谦等译,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理查德•米勒编:《美国帝国主义在1898》,纽约约翰•威利父子公司1970年版;
李剑鸣:《美国通史第一卷:美国的奠基时代》,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张友伦、陆镜生和李青:《美国通史第二卷: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丁则民、黄仁伟和王旭:《美国通史第三卷:内战与镀金时代》,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路易斯•哈茨:《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张建华:《俄国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孙成木、刘祖熙:《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马克•雷夫:《彼得大帝改变了俄罗斯》,莱克星顿海斯出版社1972年版;
约翰•劳伦斯:《俄罗斯史》,纽约子午线出版社1978年版;
本•埃克尔夫、斯蒂芬•弗兰克:《俄罗斯农民的世界》,伦敦希曼公司1990年版。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