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在面临由自己设定的种族界线时,杰斐逊天赋权利信条的普遍性受到了其人种特殊性观念的挑战,同时天赋权利也面临着与财产权观念的协调性问题。对此,他试图以一种两全其美的移民方式解决潜在的矛盾;当形势发生变化时,杰斐逊就从贯彻理想的目标撤退,被迫听命于本阶级利益的自然律令。
[关键词] 杰斐逊;天赋权利;人种多样性;财产权;阶级利益
[内容介绍]
为什么一个标榜人人生而自由和平等的国家,却长期容忍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存在,并在对外政策中滥用武力?美国历史中所存在的这种根本性的矛盾现象,或多或少都可以在本文中找到一些线索。
本文选取美国革命的精神领袖托马斯.杰斐逊作为个案,对比他作为一个大奴隶主的身份,是否与他的《独立宣言》的作者身份相冲突。难道他的天赋权利信条不具普遍性吗?其财产权观高于人权信念吗?甚而言之,他是个言不由衷的伪君子吗?
为便于论述,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此问题的学术研究动态。第二部分论述杰斐逊天赋权利观念的普遍性以及思想来源,并分析其种族观念对天赋权利观念构成的挑战;作者的结论是,杰斐逊的天赋权利观念是涵盖黑人的,但其种族观念却使他不能想象白人如何与自由后的黑人共同生活。第三部分论述杰斐逊的财产观念与人权观念的关系,认为作为天赋权利的人权观念要高于仅仅作为公民社会权利的财产权,但后者的同样不可或缺性,导致杰斐逊将奴隶解放的希望寄托于白人对财产的自我放弃。第四部分分析了杰斐逊的天赋权利观念是否有前后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时代、阶级与个人背景。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即杰斐逊希望以移民方案来解决天赋权利观念、财产权与人权之间所可能出现的潜在矛盾;当形势明显变得不利于实现自己的计划的时候,杰斐逊就从贯彻奴隶解放理想的目标撤退,被迫听命于本阶级利益的逻辑。
在学术观点上,应该说该文还有一些独到之处。比如文章从具有特殊性的“英国人的自由”观念出发,来理解杰斐逊天赋权利观念的普遍性和进步性(第70页);从杰斐逊的远景性废奴目标,来理解杰斐逊天赋权利与种族观念的关系(第72页);从杰斐逊的《圣经》观以及印第安人与黑人地位的对比中分析它的种族观念(第71页);从公民社会权利与天赋权利的两个层面来理解财产权的复杂含义(第72页);从社会矛盾的变化来理解杰斐逊立场的动力(第74页);等等。尤为重要的是,文章将杰斐逊所面临的困境上升到美国民主信仰内部张力的高度,从而揭示出美国文化精神中的二元性特点(第75页),为人们理解美国的内政外交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Thomas Jefferson’s Dilemma on Racial Slavery
[Abstract]When Confronted with the racial line delimited by himself, Jefferson’s universal natural rights were challenged by blacks’identity,and they also had to be reconciled with his opinions about the property right. To eradicate the potential conflict, he advanced his delicate emigration plan. Yet when the situation changed, Jefferson was forced to retreat from his ideal aims and obey orders from his own class interests.
《史学月刊》2003年第6期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