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

原始基督教的教义之四

作者:史海踏浪
发布:http://seasurfing.blogspot.com
版权保留

(4)原罪和救赎
保罗在培养教徒时,给予他们许多道德训条,其中重要的是发展了一套明确的得救理论;与他的其他训诫一样,得救理论同样也以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为核心,因而被称为“十字架神学”。
保罗“十字架神学”的基础是人神相隔的“绝天地通”状态。首先,得救之前的世人被保罗描述成一种毫无希望的犯罪状态。保罗把《创世记》中亚当、夏娃在伊甸园中听信蛇的怂恿,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懂得赤身羞耻这一段记载,称作人的原罪:“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 因为人是第一个人亚当的后裔,因而承继了他的罪:“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 因为人因贪图感官享受而犯下罪,所以上帝惩罚男人必须浑身流汗地挣面包,而女人要蒙生育之苦传宗接代;更可怕的是,原罪还使每个人的灵魂堕落,死后再也回不到上帝那里去了:“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与此同时,作为人的在天之父,上帝怜悯每个人背上的这份原罪,故差谴他的独生儿子耶稣来到尘世;神屈尊为人,并舍身十字架上,用他的宝血为所有的人赎了罪:“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人本来根本不配得到这个恩典,但因基督之故而分享了上帝赠予的福泽:“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 人之所以能够领受这份福泽,与基督之死和复活的事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耶稣之死是人得以赦罪和完成救赎的必然途径:“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另一方面,基督复活同样具有超验的意义,因复活证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也是人也会复活的应许:“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 。因此,十字架神学的主旨即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及其复活;从“绝天地通”的角度来说,耶稣是天地之间的惟一使者。
对于人来说,人之所以能够跨越天地间的鸿沟、再次与神相合,全凭上帝通过耶稣赐给人类的恩典。对于上帝来说,给谁恩典完全视乎他的个人意志:“就像神在何西阿书上说: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 对于人来说,信仰基督是洗涤身上所犯下的罪恶、接受恩典的惟一条件:“如果你口里宣认耶稣为主,心里相信上帝使他从死里复活,你就会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 这样,十字架上的耶稣不仅仅是死而复活神话的中心,而且是与个人建立一种新生命关系的中枢所在;耶稣是信徒无限信赖的主人,而信徒是追随恩主的仆人,教会真正的圣殿就建筑在基督的身体之上:“基督是教会的头;他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 维系二者联系的是住在人心中的圣灵;它从耶稣而来,“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 并因信仰而使人与神同在,“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 还将使人浴火重生,品性不同凡响:“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弗洛伊德正确地指出:“保罗所取得的成功,主要就在于他通过救世的思想驱除了负罪感的幽灵。”

0 Comments:

Google
 

|